本文转自:乌兰察布日报
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,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大量阅读,让读书成为习惯,让书香浸润童年。小学阶段,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需从激发兴趣、培养习惯、优化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激发阅读兴趣
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,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前,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时,可以启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,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,积极投身学习情境。
教师可以利用图片、影音片段,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在教学《草原》一文时,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,播放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》,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,利用课件展示辽阔无边的草原景象,让学生在歌声与图片的熏陶中,感受草原之美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,让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,有感而发。在感受了草原之美后,教师巧妙导入,抓住学生的兴趣,进行提问,谁看过草原,你脑海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?通过开篇设疑的教学方式,能够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,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、思考。
二、培养阅读习惯
1.时间管理
科学规范地分配时间,可以提升工作效率。因而,从小塑造孩子时间观念,对孩子今后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。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,守时、惜时的孩子,往往心智成熟程度也较高,很容易建立起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。如每日安排固定阅读时间(如午休半小时),利用班级图书角资源,鼓励学生阅读分享。
2.阅读方法指导
教授快速阅读技巧(如扫读标题、首句),以及精读策略(分析主题句、总结段落含义),分阶段提升阅读能力。
三、优化教学方法
1.分层阅读设计
根据年级调整阅读材料难度,低年级以图文并茂的绘本为主,也可以阅读一些童话寓言类,或者是一些启蒙读物,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;高年级逐步引入经典文学作品,可以读一些名著导读本,科普与探索类,名人传记与历史类,或者是一些儿童文学和文学名著,以培养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。
2.比较阅读与拓展
通过对比不同文本,引导学生发现异同,开阔思维。或者还可以结合课外实践,例如参观博物馆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进行学习、拓展,来完善学生书本知识的短板,从而深化对阅读内容的应用理解,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。
综上所述,小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。阅读能力提升需内外结合,教师通过兴趣激发、习惯养成和科学教学方法,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,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参考文献:
《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》
兴和县明德小学 陈学峰 郝苗苗
兴和县教体局 许文清
[手机扫一扫]
翔云优配-可靠配资平台-安全杠杆炒股-证券配资风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